close
動感黃球的故事
可以說明如何與消費者交心,以及用什麼樣的思維創造出品牌與消費者間價值交流的經典。

政府宣導廣告通常都非常無趣。然而,面對小學生過度肥胖的問題,美國聯邦級病控制中心沒有採用陳腔濫調的政令宣導廣告,反而推出有趣的「動感黃球」(Verb Yellowball)系列活動,聰明地創造了一股令全國小學生之瘋狂的運動風潮。

當美國聯邦疾病控制中心開始決定要對小學生宣導運動習慣時,才發現實行起來真是難上加難。這些小學生就是因為不愛運動才會過度肥胖,加上大部份的小學生根本聽不進去什麼大道理,要對小學生宣導運動習慣談何容易。如果連每天一起相處的爸媽及老師都無法約束這些孩子,其他人更是想都不要想。

廣告公司提出一個石破天驚的妙招,其實很簡單,就是利用五十萬顆讓消費者(小學生)忍不住想要玩的黃色皮球,開始愛上運動,換句話說就是寓教於樂。這五十萬顆黃色皮球上面都印了三個簡單的指令:一、盡情地玩這顆球;二、到官方網站輸入這顆球的號碼,與大家分享你如何玩這顆球;三、將這顆球傳給另一個小朋友。

悄悄創造驚喜

首先,小學生把一些球寄給了自己喜愛的名人。行銷團隊除了在媒體上創造議題,同時宣告這些名人將會以出乎意料之外的方式與全國的小學生接觸,造成小學生的熱烈討論及期待。接著,有些球被悄悄地擺在小學生的家門口和學校裡,拿到球的小朋友欣喜若狂,迫不及待地跟其他小朋友獻寶及玩耍。有些球經由小學的校園活動發送,也有些球經由街頭游擊活動,出奇不意地分送給小朋友。

由於每顆動感黃球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號碼,小學生可以隨時上網查詢任何一顆球身在何處,還有別人如何玩這顆球,有些甚至被轉手了好幾十次。大家藉由這些查詢,發現有不少球都經歷了相當有趣的旅行

其中有一個真實故事是這樣的。有個住在美國東岸的小學生,因為看到別的同學都有拿到球,而自己卻沒有,不禁懊惱不已。這個孩子央求爸媽也去找一個球給他,爸媽實在拗不過,只好到購顧中心買了各式各樣黃色的球給他。但由於球上的號碼是無可取代的,這個小學生終究沒有得到夢寐以求的動感黃球。

幾天後,孩子的爸爸遠赴西岸出差,碰巧在朋友家裡看見朋友的孩子有一顆動感黃球。這個孩子已經玩過並且願意轉讓給其他小朋友。這位爸爸興奮不已,小心翼翼地帶著這顆球坐上飛機,帶回家給孩子,結果得到了全家英雄式的歡迎。這顆動感黃球不僅意外地從美國西岸到東岸,透過這顆球,這兩位小朋友也變成好朋友,幾乎每天都會上網分享彼此的學校生活

製造有意義的接觸點

在這個典型的行銷2.0案例裡,身為接觸點的五十萬顆動感黃球,本身就是溝通的內容。孩子跟這顆球互動得愈多,就愈能達到預期效果。除了貨真價實的實體互動,網路上的精采內容也由小學生創造。他們關心自己的球來自何方、經歷過哪些事,也非常關心別的小學生跟他們的球之間的故事。

行銷企劃中發送球的方式以及街頭游擊活動,都創造出有意義的接觸點與小學生互動。這個行銷案沒有舖天蓋地式的訊息轟炸,而是以幾個令人驚奇的創意接觸點精采出擊。

這個活動在小學生當中造成大轟動,家長也跟著熱衷。不少沒拿到球的小學生家長還拚命在各大拍賣網站上搜尋,想要買到動感黃球,好讓自己的孩子參與這個活動。動感黃球的行銷策略中沒有老套的政令宣導訊息,避開了小朋友對教條可能會有的反感,而是利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讓小學生主動參與。

令人驚訝的是,事後調查發現,參與過動感黃球活動的小學生的運動量,竟然比沒有參與過的小學生多了三分之一。行銷2.0的精神在這個行銷活動中完全彰顯。如果政府機關政令宣導的行銷案都可以採用這麼有創意的方式,並且得到預期結果,行銷人的未來絕對機會無限。

光靠強大的媒體曝光,已經不足以讓品牌與消費者達到交心的地步。現在的消費者要的更多,必須運用創意,邀請消費者參與及體驗品牌。唯有同時具備曝光與體驗,才能與消費者交心。 
----- 王瀚的文章分享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rderofphoenix 的頭像
    orderofphoenix

    鳳凰會的密令

    Perry6711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